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佛学与商道、管理】

慈悲、智慧、觉悟。点燃心灯,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日志

 
 
关于我

噶玛慈诚●周文:佛教藏密噶举派瑜伽行者,非出家人。美国杜克大学管理心理学博士,AMC安盛管理顾问机构、亚洲佛商公益基金会创始人。

 
 

再谈【空杯法则】  

2011-05-14 20:42:30|  分类: 佛心感悟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有上过几堂培训课程的人,必然不会对 “空杯法则” 这个故事感到陌生。

话说唐末五代时期,有一位将军求道于一位得道高僧,请教治国大略。和尚并不说话,只以茶相待。诡异的是,摆在将军面前的茶杯虽然注满了茶,和尚执壶的手并不停止,依然继续往杯中倾倒茶水,杯中的茶遂满溢出来。将军急忙问:“杯子的茶已经满啦!再倒下去茶不是溢出来了吗?”

和尚回答:“对啊,这和你的心不正好一样吗。你的心已经充满了自己的意念,不论我说什么,你又怎么能听得进去呢?” 将军遂大悟。

这个故事固然微言大义、充满哲理,但也正因为如此,故此往往被一般江湖大师小师拿来滥用唬人,在向你倾囊相“售”他的伟大理念之前,言必空杯法则一番。于是你如果之后觉得他说的都是废话,那一定是因为你还没有把杯子空掉的错。

要装茶首先是要把杯子空掉没错,但是如果你倒进我茶杯的不是普洱而是潘婷洗发水,甚至是看起来很像茶水的洗发水,我还要照喝不误吗?

可见,要有虚怀若谷的学习心态固然重要,明察秋毫的判断力更是不可或缺,否则若是连眼前是修行中的和尚还是修行中的野兽也傻傻分不清楚的话,那就很容易被人家搵笨了。

为难的是,虚怀若谷的学习心态和事事保持警惕质疑以免被人搵笨常常是矛盾的两种心境。要怎么在虚心和老道之间平衡,那只能在江湖历练中去细细积累和拿捏了。

  评论这张
 
阅读(864)| 评论(5)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